明月几时有是中秋节吗-明月几时有——中秋节的起源、演变与韵味

副标题:明月几时有——中秋节的起源、演变与韵味

时间:2022-03-30 01:33:11 阅读: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
说明:文章内容仅供预览,部分内容可能不全。下载后的文档,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。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,是否完整无缺。

【#中秋节# 导语】把酒问青天,岂不是问那月中故事有几多?中秋节的形成演变当然离不开美丽的神话传说,神话传说为中秋节穿上了浪漫的外衣,推动着中秋节风俗的演变。下面是®文档大全网整理发布的《明月几时有——中秋节的起源、演变与韵味》,欢迎阅读参考!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®文档大全网!

篇一


  秋分、仲秋与中秋

  八月十五日逐渐突显并成为固定节期,而秋报拜月的仪式活动也逐步上升为礼仪风俗,两相融合之后,约定俗成的中秋节便形成并丰富沿袭开来。

  那么,中秋节为何被称为“中秋”节呢?简单地说,八月十五日恰值秋季八月的中间,故名。

  但“中秋”一词来历如何?“中秋”二字最早出现于《周礼》:“中春昼,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;中秋夜,迎寒亦如此。”秋分过后,天气转寒,昼渐短而夜渐长,出于对神明的崇敬,人们选择在秋分祭月,摆上香案供品祭祀月神。由于八月秋高气爽,十分适合拜月,祭月活动便逐步固定到秋季的第二个月——仲秋。而八月十五日是八月的望日,一轮圆月皓然当空,祭月活动便在这一日最终固定下来,成为中秋节

篇二


  嫦娥奔月

  提起中秋节,嫦娥奔月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。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名句,便用了这个典故。

  古人后羿神力巨大,拉动长弓射下天上九个太阳,拯救百姓于火热。后羿娶妻嫦娥,夫妻幸福恩爱。蓬蒙拜师后羿,却觊觎术士所赠予后羿之不死药。八月十五之日,后羿带徒涉猎,蓬蒙装病留下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。嫦娥万不得已,自己服下不死药,顿时身轻如燕,飞入月宫。后羿归家,闻听此事,痛心不已,无奈追月不得,只得于此夜摆上供桌,放上嫦娥最爱吃的水果,遥祭嫦娥。乡亲们感念嫦娥平日之善良,也都纷纷摆上供桌供品祭拜,并在月下欣赏。自此,中秋节祭月赏月的习俗便流传开来。

  这当然只是神话传说,是对中秋节祭月习俗的一种附会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样一种美丽的传说推动了中秋祭月赏月习俗的发展。

篇三


  玉兔金蟾

  其实,在嫦娥奔月之前,传说战国以前,月中便有蟾蜍,月宫亦被称为蟾宫。延至汉代,月中又多出一只兔子,于是兔被称为玉兔。“月中何有?白兔捣药。”此后,有关玉兔金蟾的各种传说便开始流传。

  那时,吴刚还未伐木,嫦娥已升入月宫。嫦娥奔月之初,被流传窃药成精,“托身于月,是为蟾蜍。”可见,最初嫦娥窃药奔月,变成蟾蜍,内含谴责之意。后被罚捣药,也是由白兔捣药而来。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人当时的社会观和价值观。

  最初的祭月仪式多是出于对自然日月的未知的恐惧和崇敬,是严肃的。这与后来发展的拜月赏月的娱乐性形成对比。从最初的玉兔金蟾传说到后来的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的发展,恰与这样一种风俗演变相符合。同时,神话传说的这种流传发展与中秋节俗的形成演变也是相互促进、相互影响的。

明月几时有——中秋节的起源、演变与韵味.doc
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wddqw.com/O02p.html